浇注加于保护,填运土时不得撞碰,并定期复测。
(2)、使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根据基础平、剖面图和基坑开挖放坡情况放出基坑开挖边线;然后进行基槽挖土的放线和抄平、基础施工的放线和抄平。对于基槽开挖需注意: 在基槽挖到一定深度后,用水准仪在壁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水平小木桩(水平桩:标高误差控制±10mm)作为清理槽底和铺设垫层的依据,待土方开挖完成后, 根据控制桩复核基槽宽度和标高,合格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
(3)、垫层施工完成后,首先应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对现场控制网进行一次复核,纠正其过大的误差,确保轴线的准确。然后按设计尺寸要求进行轴线投测,也可直接在模板或钢筋上定出标高控制线。放线完成,对已放好的轴线进行校核。然后将所放轴线以书面形式交项目施工员, 经双方签字认可. 在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及时将各轴线及标高引测到底板砼上,并在现场做好明显标记。 二、建筑物主体施工阶段:
1、建筑物主体垂直度及轴线的控制:
① 轴线的垂直传递:主体阶段的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或外控法。由于建筑物地面部分测量精度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外控法较多 ;而高层施工场地较小,测量工作条件受到限制,并且容易受到施工干扰,一般采用内控法较多。 对于高层的主体施工,首先在建筑物的首层适当位置留设控制点,作为建筑物上部施工的依据,控制点位要相当精确,其形式一般为一个矩形或若干个矩形,且布设于建筑物内部,以便逐层向上投测, 作为上部各层细部的施工放样。平面控制点一般埋设于首层混凝土上面的一块小铁板上,在铁板上面划十字线,代表点位中心。
平面控制点点位的选择应与建筑物的结构相适应: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矩形控制网的各边应与建筑物轴线相平行。
(2)控制点间距应尽量可能长,建筑物内部的细部结构(主要是柱和承重墙)不妨碍控制点之间的通视。
(3)通过控制点的铅垂方向应避开横粱。
控制点向上层作垂直投测时,要在各层楼板上的相应位置留设孔洞,在300㎜×300㎜的有机玻璃板中部刻上十字线,并以十字线的交叉点为圆心划同心圆(其中最小圆的半径应小于5㎜),在控制点正上方的楼板中留设200㎜×200㎜的洞口,在控制点处架设激光经纬仪或铅垂仪对中整平,将控制点投影到各施工层。同时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对各控制点的位置进行校核(控制点间距误差≤3mm内)。 如果误差过大,应进行重测,直到达到精度。然后根据投测的控制点 采用经纬仪、钢卷尺等确定楼层的控制轴线及其它轴线。
当主体施工到五层以上,应对建筑物主体倾斜度观测,以便掌握建筑物的垂直度情况。
根据 i=tgα=ΔD /H 计算出其倾斜度 式中:I——主体的倾斜率;
ΔD—建筑物项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m); H——建筑物的高度(m); α——倾斜角。
(b) 主体结构标高测量:
±0.00m以上的标高测法,用钢卷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直测量,在建筑物的四周设置(±0.00m或+0.50m)三到四个点,以便于相互校核。 施测要点: ①建筑物起始标高线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引测。
②由±0.00m或+0.50m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 ③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三、 建筑物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是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建筑物沉降观测是利用永久高程点或半永久高程点进行测量的。为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精度, 在观测中采取“一稳定、 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1) 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位要稳定。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因此设三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并两个月或三个月复测一次;
(2) 沉降观测所用仪器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的条件基本相同;观测的路线、方法固定。 2、基坑测量
为地下室施工阶段的安全,及时掌握挡土体的变形状况,对挡土体进行监测。在基坑四周设置沉降点,定期进行观测,以确保基坑的安全。 3、邻近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及时掌握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对邻近建筑物进行观测。在基础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根据设计要求,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测出其原始标高。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复测,以便对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 新建建筑物沉降观测
一般建筑物地下有一层或数层,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上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观测点稳固后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的基础,其精度要求较高,要求每个观测点 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确定。 当建筑物施工到首层时,有设计要求的按照设计要求埋设永久性观测点 ,反之,在建筑物的转角和建筑物沉降缝两侧+50CM处。 沉降点埋设时,应伸出墙柱5CM 左右,并做相应标志。然后主体每施工一层、测设一次,在停工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装修阶段每月一次,直至竣工。竣工后交由业主负责继续观测。竣工当年每三个月一次,第二年每六个月观测一次,第三年一年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5、工程竣工时,沉降观测需提供以下资料:
1)、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标注观测点位置、编号、标志及水准基点
位置、编号)。
2)、 沉降观测记录表 (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积下沉量的统计值).
(A)、高程的计算: 每次观测结束,检查记录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满足,然后根据观测数据调整闭合差,推算各观测点的高程。 (B)、沉降量的计算: 本次沉降量 = 本次观测高程-上次观测高程。 累计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计沉降量
3) 、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下图中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四、建筑物标高、全高、垂直度测量
1、建筑物标高、全高测量: 建筑物每一层主体结构完工以后均应进行楼层标高测量,主体结顶后应进行建筑物全高测量。正常情况下,楼层标高测量点数每层不少于3个 ,错层每层不少于6个点. 有变形缝每层加倍观测。
2、建筑物垂直度测量: 可采用吊垂线和经纬仪相配合直接从屋面的外墙大角吊垂线。经纬仪控制垂线的垂直,垂线在底层与大角的偏移,即为垂直度偏差。 正常情况下,一般建筑物四大角均应测量,每个大角应观测纵横两个方向。有变
形缝的也应观测。
3、建筑物标高、全高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现浇混凝土结构全高(H) 垂直度 标 高 砌 体 结 构 垂直度 鉴于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重要性,从测量精度和操作简便度入手,不断改进更精确更简便的方法。同时,应当运用新的技术,来寻找新的测量方法。为保证施工质量,还应该不断总结施工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切实在测量中注意到这些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使测量工作真正做到位。 第四部分:测量规范及基坑监测规程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规范
1、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形式和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
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利于长期保存,便于施工放样的地方。 2)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方向上。
全高层高全高层高 ≤10m >10m 20 ±10 ±30 5 10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它的测量仪器检查 经纬仪、钢尺检查 经纬仪、钢尺检查 H/1000且≤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层 高 ≤5m >5m 允 许 偏 差 (㎜) 8 10 检 验 方 法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3)主要的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固定标桩。
4)控制网起始点的定位误差,不应大于20mm,两建筑物(厂房)间有联动关系时,不应大于10mm,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
3、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封闭前,应根据施工的需要将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内部的控制点,宜设置在浇筑完成的预埋件上或预埋的测量标板上,引测的投点误差,一级不应超过2mm,二级不应超过3mm。
4、建筑物高程控制水准点,可设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物上,也可单独埋设,水准点的个数不少于3个,当场地高程控制点距离建筑物小于200m时,可直接利用。
5、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的资料:总平面图;建筑物的设计与说明;建筑物的轴线平面图;建筑物的基础平面图;设备基础图;土方开挖图;建筑物的结构图;管网图、场区控制点坐标、高程及点们分布图。
6、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规定: 项目 内容 允许偏差 ±10 ±20 L≤30 30<L≤60 60<L≤90 90<L 细部轴线 承重墙、梁、柱边线 非承生墙边线 门窗洞口线 ±5 ±10 ±15 ±20 ±2 ±3 ±3 ±3 3 H≤30 30<H≤60 60<H≤90 90<H≤120 5 10 15 20 基础桩位放样 单排桩或群桩中边桩 群桩 各施工层上放外廓主轴线长度L 线 轴线竖向投测 每层 总高H(m) 150<H 标高竖向传递 每层 总高 H≤30 30<H≤60 60<H≤90 90<H≤120 150<H 30 ±3 ±5 ±10 ±15 ±20 ±30 7、施工层的标高传递,传递点的数目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确定,规模较小的工业建筑或多层民用建筑,宜从2处分别向上传递,规模较大的,宜从3处分别向上传递,传递的标高较差小于3mm时,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施工层标高基准,否则应重新传递。
8、施工层的轴线投测,宜使用2秒级激光经纬仪或激光铅垂仪进行,控制线投至施工层后应进行校核,合格后,才能进行本施工层上的其它测设工作,否则,应重新进行投测。 9、结构安装测量的精度:
柱子、桁架和梁安装测量的偏差要求测量内容钢柱垫板标高钢柱±0标高检查 柱子垂直度 钢柱牛腿 柱高10米以内 柱高10米以外 梁间距 梁面垫板标高 设备安装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量项目 栈桥和斜桥中心线的投点 轨面的标高 轨道跨距丈量 允许偏差 ±2 ±2 ±2 允许偏差 ±2 ±2 5 10 H/1000且≤20 ±3 ±2 管道中心线定位 管道标高测量 管道垂直度测量 ±5 ±5 H/1000 设备基础竣工中心线必须进行复测,两次较差不应大于5mm。 10、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周期,应每增加1~2层观测1次,建筑物封顶后,应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日,可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日,即可终止观测,否则,应继续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到建筑物稳定为止。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数,不应少于5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11、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位置:
1)、建(构)筑物主要墙角及沿外墙每10~15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构)筑物或柱高低建(构)筑物接壤处两侧; 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建(构)筑物不同结构分界处的两侧; 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且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
5)基础底板的四角和中部;
6)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应设在裂缝两侧。 基坑监测技术规程
1、开挖深度超过5米或开挖深度不超过5米,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2、建筑基坑工程设计阶段应由设计方根据工程现场及基坑设计的具体情况,提出基坑监测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监测项目、测点位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人防等有关部门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 3、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1)、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的基坑工程;
2)邻近重要建(构)筑物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3)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实施的基坑工程,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4、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 1)、支护结构 2)相关的自然环境 3)施工工况 4)地下水状况 5)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 6)周围建(构)筑物
7)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周围重要的道路。
基坑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基坑的仪器监测根据监测项目、基坑级别的不同进行确定。现场巡视检查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对支护结构检查有:支护结构的成型质量;冠梁、支撑、围檩有无裂缝出现;支撑、立柱有无较大的变形;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对施工工况的检查有: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段长度与分层长度与设计是否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运转是否正常;基坑周围地轴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对基坑周边环境的检查有: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
对监测设施的检查有: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5、巡视检查的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并且检查将检查的情况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6、基坑支护结构监测点的布置: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7、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监测点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梁冠上。
8、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9、支撑内力监测点布置:监测点宜设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健作用的杆件上;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上保持一致。
10、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少于3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保持一致,每根杆件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11、土钉的拉力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宜布设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30m,每层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各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有代表性的位置。
12、对周边环境的监测: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均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扩大监测范围。 13、监测频率:
基坑监测的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监测工作一般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到地下工程完成为止,对有特殊要求的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方报告监测结果: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支撑等未按设计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出现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9)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10)基础底部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现象。 第五部分:工作实践总结
1、每次进行测量工作前,虽然仪器已经过相关部门进行检测,但我们还要对仪器进行各项检测(有的仪器误差是不可消除的),熟悉仪器的性能,以便于更好消除系统误差,从面更精确、更快速进行放线工作,并且要每隔一段时间对仪器进行检测。
2、测量放样前,要对图纸的轴线标注的细部尺寸与总体尺寸进行复核计算,对图纸坐标和图纸轴线尺寸也要进行复核,标高引测前,要将施工平面总平面图所注的正负零标高相当当绝对标高的数值与结构图或建筑楼层图进行检核,看是否有不一致的情况。
3、进行任何测量工作,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要进行复核。
4、标高引入建筑结构上后,要用红油漆进行标识,并标注绝对高程,不要简单地只标注正负零,以避免技术人员将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混淆。
5、在基础垫层上放线时,要将轴线的交点与柱子边线交点或剪力墙的交点用红油漆标注成双三角型或单三角型进行,以避免钢筋插筋施工时,将中心线当作边线或发生其它错误。
6、测量放线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技术交接,并形成资料,履行签字手续,以便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复核,且分清责任,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
7、在经纬仪的对中、整平时,如何加快速度?在安置仪器时,大致对中、整平后,可通过调整仪器三角架的二个架腿(注意不要动第三条架腿)将仪器的气泡调至中心位置后,然后再进行精平,在调整仪器时,左手大拇指的走向即气泡移动的方向。
8、当一层主体结构完成后,要及时将轴线标识在主体结构上,并将图纸的轴线序号,用红油漆标注。
9、深基础土方开挖过程中,要根据土方开挖的设计坡度放出土方上开挖边线,与下边线,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土方开挖的坡度控制,以避免出现坡度不一致的
情况,使得开挖面整齐美观。
10、在用极坐标进行放样时,要用长的轴线控制短轴线。
11、在测量观测时,要调整视差,在十字丝成像清晰的情况下,要进一步调整物镜,使十字丝和观测目标成像都很清晰,以消除视觉误差。
12、使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时,要特别注意“三防一护”防震、防潮、防晒和保护物镜、目镜。特别是在我们在挪动仪器时,一定要正确的操作,要两手抱,不要将仪器扛在肩在(现在有的人员就是如此挪的)。
13、在楼层标高引测时,每隔几层要附合楼层的总标高,或每次都从一层的控制点从上引,以避免造成误差累计。
14、在曲线放线时,如果现场条件不好,无法进行准确的放线,我们可以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放样,根据所放的样制作样板,然后用样板进行放样。
15、楼层放线要用大卷尺,且要一次拉通,不能开间,进深,一次一次的量长度,每次放
线要用一把尺子,不然这样误差很大,对产生的误差要用内分法。
1职业标准:劳动法及交通部门相关规定都明确要求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持有汽车维修工资格证书者,才能开展从事汽车维修相关工作
2注册汽车维修厂:一类二类三类厂至少持有五张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以上,工商局才受理审批发营业执照,汽车维修厂在公司年检,核查或产生纠纷时,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可作为有效合法的证明和依据
3就业上岗:依据国家要求持证上岗,在4S店,汽车快修,汽车美容 汽车修理厂等地方,从事汽车的修理 喷漆 钣金 检验 美容 都需要持证上岗
报考条件及资料:年满16岁以上均可报考;资料:身份证复印件两份,学历复印件,四张两寸黑白相片。
一.汽车维修类 电工 焊工 工程测量员类报考 (全国联网查询)
汽车维修类报考工种: | 汽车碰撞估损师 | 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 |
工程测量类(地理测绘部) | 工程测量员 房产测量员 地籍测量员 | |
电工焊工操作证: | 电工低压高压 ,焊工操作证 | (汽车新能源维修电工操作证) |
二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
序号 | 种类 | 作业项目 | 项目代号 |
01 | 特种设备相关管理 |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 | A3 |
电梯安全管理 | A4 | ||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 A5 | ||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 | A8 | ||
02 | 锅炉作用 | 一级锅炉司炉 | G1 |
二级锅炉司炉 | G2 | ||
一级锅炉水质处理 | G4 | ||
03 | 压力容器作业 | 固定式压力容器操作 | R1 |
04 | 汽瓶作业 | 永久气体气瓶充装 | P1 |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 | P2 | ||
溶解乙炔气瓶充装 | P3 | ||
液化石油气瓶充装 | P4 | ||
车用气瓶充装 | P5 | ||
05 | 压力管道作业 | 压力管道巡检维护 | D1 |
06 | 电梯作业 | 电梯机械安装维修 | T1 |
电梯电气安装维修 | T2 | ||
电梯司机 | T3 | ||
07 | 起重机械作业 | 起重机械机械安装维修 | Q1 |
起重机械电气安装维修 | Q2 | ||
起重机械指挥 | Q3 | ||
桥式起重机司机 | Q4 | ||
塔式起重机司机 | Q5 | ||
流动式起重机司机 | Q8 | ||
10 |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车辆作业 | 车辆维修 | N1 |
叉车司机 | N2 | ||
内燃观光车司机 | N4 | ||
蓄电池观光车司机 | N5 |
计算机类:
计算机类 中级 高级 技师 高级技师 |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装配调试员 |
计算机整机装配调试员 | |
计算机零部件装配调试员 | |
计算机外部设备整机装配调试员 | |
计算机网络设备装配调试员 | |
广电和通信设备电子装接工 | |
广电和通信设备手工装接工 | |
广电和通信设备波峰焊装接工 | |
电子元器件表机贴装工 | |
广电和通信设备调试工 |
考试内容:理论+实践,在我处报考中心报名考试,通过率达99.9%,可通过网上查询
QQ:976749170 报考热线:13421347536 微信同号
报名时间:随到随报,报完名一个月左右安排考试。
考试形式:计算机考试,理论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和判断题,总分100分,60分及格。
考试内容:我们提供题库,考试题目在题库里面抽取。考试通过高。